曾在十月來演講的《看不見的北京》作者黃奕瀠(阿潑),為台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鍾權寫了一篇報導,這是1979年出生,「外省第三代」想要說的《我們》――屬於在台灣六年級生這一代的「我們」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訪台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 鍾權 新生代看兩岸 我們有話說 2009-11-22.旺報.【記者黃奕瀠/專題報導】 近來,一部由六年級生拍攝的紀錄片《我們》,在公共電視台播出,引起關注。這部以台灣加油隊為主角的紀錄片,記錄了去年的總統大選和北京奧運,帶出了藍綠紛爭和認同問題。導演鍾權說,這是「我們」的角度,「我們」關心的問題。 .當龍應台以《 1949 大江大海》取得兩岸一甲子的世代話語權時,一位三十歲的台灣導演則以紀錄片《我們》,提出了這個年輕世代對藍綠衝突和兩岸關係的疑問:「我們是誰,我們到底怎麼了?」 . 這位導演名叫鍾權,1979年出生的外省第三代,22歲時獨自赴北京工作、求學,2006年自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他,完成了一部「從大陸看台灣」的紀錄片,名為《台北京》。作為北影首位專攻紀錄片的台灣學生,面對當時兩岸政治情勢緊張、但文化交流熱烈頻繁的狀況,自覺應坦承自己的情感,發揮自己的優勢,他宣稱將用攝影機「記錄兩岸在歷史轉折處擦出的動人火花」。 . 有一次,鍾權的大陸同學問他,為何台灣人總愛講自已的地方爛,「明明你們台灣人都過得都比我們好。」這位同學的老家在安徽合肥,到處都是礦場與工廠,居住環境不佳,但他介紹起家鄉,都充滿自信地列舉出四周的名勝古蹟,絕不提家鄉的缺點,畢竟缺點自已知道就好。因此,這位同學不解,台灣人為何總是「唱衰自己」。這番話讓鍾權開始省思自己故鄉的優勢,於是決心以文化為題材,呈現「台灣的驕傲」。 以下全文連結在此: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13+112009112200250,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