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自官網 http://www.gou-gou.jp/index.html)
原作「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」
第12回手塚治虫文化賞短編賞受賞
天才漫画家、麻子さんの家に新しい仲間がやって来ました
去年夏末的日本電影〈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〉(台名:〈咕咕貓〉)即將在台灣上映。這部非常女性(非女性「主義」)、非常「寵物」、非常「療癒」的電影,雖然我未必會去電影院看,但因為連結了我2008夏天的東京生活,所以在這裡舊文重刊一下: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08.10.12
在東京的這幾個月,日本媒體出現三部台灣電影:〈不能說的秘密〉、〈海角七號〉、〈囧男孩〉。前兩部在我離開之前都已經上映,〈囧男孩〉也已經安排好上映時間。〈不〉片因為周杰倫隨片宣傳的關係,還登上電視的娛樂新聞,但對我來說,就是娛樂新聞,新聞是娛樂性、片子也是娛樂性,沒什麼特殊「感覺」。
後兩部在上映之前,就從台灣得到不少討論的訊息了,我還建議在大學開設台灣電影課程的日本教授可以去看看,一方面是覺得跟日本大學生介紹台灣電影老是停在侯孝賢的〈悲情城市〉其實很令人無言;另一方面是覺得還好終於有值得介紹的「當代」台灣電影了。
2008夏天在台灣最熱門的電影是〈海角七號〉,在日本最熱門的則是宮崎駿動畫〈崖の上のポ二ョ〉(台名:〈崖上的波妞〉)。雖然〈海角七號〉在日本有上映,但既然是在日本,看電影就想跟隨一下「在地的頻率」,像〈二十世紀少年〉、〈崖上的波妞〉都是此夏的話題,不過至今票房已經破日幣100億〈崖上的波妞〉顯然勢不可擋。身為宮崎駿影迷的我,這當然是驅使我進電影院的催化劑。
在日本看電影,成人票價一張日幣1800(約台幣600元),實在所費不貲。正在猶豫的時候,發現日本電影院每週三是「Ladies Day」(仕女之日),女性票價日幣1000元(約台幣300元),真是太好了。〈崖上的波妞〉台灣要2009年一月才才上映,能以這個價格先一賭為快,還真是痛快。
離住處最近的電影院在立川,搭電車三分鐘,然後步行十分鐘;騎自行車則約二十分鐘。查好時刻表,就騎車出發。影院設備與台灣差異不大,不過有特別為身障人士設計的放映廳,以便輪椅的進入與擺放;購票時也會提供座位平面圖,以便觀眾挑選座位時可一目了然。雖然是小細節,還是很有細膩度。
日本大部分的電影放映都是沒有字幕的,有些電影有字幕場,在時刻表上會標出以供選擇。不過〈崖上的波妞〉並沒有字幕場,聽障人士恐怕無法觀賞。原本我也擔心沒有字幕的話,自己不知有沒有辦法跟上日語的速度,不過還好是「兒童動畫」,對白並不複雜。
關於電影的內容,因為台灣還未上映此處就不多說,只是,對我來說〈崖上的波妞〉並沒有取代〈神隱少女〉和〈龍貓〉在我心中的位置。但是也許從愈來愈複雜、又愈來愈「莫名所以」的〈霍爾的移動城堡〉和〈地海戰記〉以來,大家期待吉卜力製作一部「回到原點」、「好好說一個可愛溫馨充滿想像力」的故事已經很久了。看著整個戲院目不轉睛的「娃娃群眾」,聽著街上大人小孩朗朗上口有點走音的〈崖上的波妞〉主題曲,電影的「感染力」不是就在這裡嗎?
如果還有時間,我規劃下一個週三的「仕女之日」要去看以吉祥寺為背景、描寫女漫畫家與貓的故事〈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〉(台名:〈咕咕貓〉女演員之一的上野樹里並隨片參加今年的釜山影展)。一方面是因為吉祥寺、三鷹一帶離我的生活圈不遠,一方面則是對女性創作者總有些興趣。雖然我對貓無特別喜好,不過在預告片上畫面看來非常祥和而「有話」。
(圖片來自官網 http://www.gou-gou.jp/index.html)
可惜沒有時間了。在剩下的幾週,每天都有不同的計畫,2008「仕女的電影日」,就在匆匆之間成為絕響。
原作「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」
第12回手塚治虫文化賞短編賞受賞
天才漫画家、麻子さんの家に新しい仲間がやって来ました
去年夏末的日本電影〈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〉(台名:〈咕咕貓〉)即將在台灣上映。這部非常女性(非女性「主義」)、非常「寵物」、非常「療癒」的電影,雖然我未必會去電影院看,但因為連結了我2008夏天的東京生活,所以在這裡舊文重刊一下: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08.10.12
在東京的這幾個月,日本媒體出現三部台灣電影:〈不能說的秘密〉、〈海角七號〉、〈囧男孩〉。前兩部在我離開之前都已經上映,〈囧男孩〉也已經安排好上映時間。〈不〉片因為周杰倫隨片宣傳的關係,還登上電視的娛樂新聞,但對我來說,就是娛樂新聞,新聞是娛樂性、片子也是娛樂性,沒什麼特殊「感覺」。
後兩部在上映之前,就從台灣得到不少討論的訊息了,我還建議在大學開設台灣電影課程的日本教授可以去看看,一方面是覺得跟日本大學生介紹台灣電影老是停在侯孝賢的〈悲情城市〉其實很令人無言;另一方面是覺得還好終於有值得介紹的「當代」台灣電影了。
2008夏天在台灣最熱門的電影是〈海角七號〉,在日本最熱門的則是宮崎駿動畫〈崖の上のポ二ョ〉(台名:〈崖上的波妞〉)。雖然〈海角七號〉在日本有上映,但既然是在日本,看電影就想跟隨一下「在地的頻率」,像〈二十世紀少年〉、〈崖上的波妞〉都是此夏的話題,不過至今票房已經破日幣100億〈崖上的波妞〉顯然勢不可擋。身為宮崎駿影迷的我,這當然是驅使我進電影院的催化劑。
在日本看電影,成人票價一張日幣1800(約台幣600元),實在所費不貲。正在猶豫的時候,發現日本電影院每週三是「Ladies Day」(仕女之日),女性票價日幣1000元(約台幣300元),真是太好了。〈崖上的波妞〉台灣要2009年一月才才上映,能以這個價格先一賭為快,還真是痛快。
離住處最近的電影院在立川,搭電車三分鐘,然後步行十分鐘;騎自行車則約二十分鐘。查好時刻表,就騎車出發。影院設備與台灣差異不大,不過有特別為身障人士設計的放映廳,以便輪椅的進入與擺放;購票時也會提供座位平面圖,以便觀眾挑選座位時可一目了然。雖然是小細節,還是很有細膩度。
日本大部分的電影放映都是沒有字幕的,有些電影有字幕場,在時刻表上會標出以供選擇。不過〈崖上的波妞〉並沒有字幕場,聽障人士恐怕無法觀賞。原本我也擔心沒有字幕的話,自己不知有沒有辦法跟上日語的速度,不過還好是「兒童動畫」,對白並不複雜。
關於電影的內容,因為台灣還未上映此處就不多說,只是,對我來說〈崖上的波妞〉並沒有取代〈神隱少女〉和〈龍貓〉在我心中的位置。但是也許從愈來愈複雜、又愈來愈「莫名所以」的〈霍爾的移動城堡〉和〈地海戰記〉以來,大家期待吉卜力製作一部「回到原點」、「好好說一個可愛溫馨充滿想像力」的故事已經很久了。看著整個戲院目不轉睛的「娃娃群眾」,聽著街上大人小孩朗朗上口有點走音的〈崖上的波妞〉主題曲,電影的「感染力」不是就在這裡嗎?
如果還有時間,我規劃下一個週三的「仕女之日」要去看以吉祥寺為背景、描寫女漫畫家與貓的故事〈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〉(台名:〈咕咕貓〉女演員之一的上野樹里並隨片參加今年的釜山影展)。一方面是因為吉祥寺、三鷹一帶離我的生活圈不遠,一方面則是對女性創作者總有些興趣。雖然我對貓無特別喜好,不過在預告片上畫面看來非常祥和而「有話」。
(圖片來自官網 http://www.gou-gou.jp/index.html)
可惜沒有時間了。在剩下的幾週,每天都有不同的計畫,2008「仕女的電影日」,就在匆匆之間成為絕響。
阿阿阿 我內心又吶喊了
回覆刪除最近跟朋友也在說要去院線看咕咕貓
因為去年谷根津散步時去的「江戶川亂步」咖啡廳就放了一疊咕咕貓的傳單
「江戶川亂步」裡面店老闆和女孩服務生加上貓─良介(←他有一副自己的眼鏡)
也是很開心能拜訪到的一個組合
好像不管過十幾年再去
他們也會是同樣的樣子(←擅自的妄想)
還有場景
最近台灣播的日劇「Last friends」也是吉祥寺井之頭公園一帶的生活畫面
去年去日本玩之前就先看過 導致真正去的時候好開心的驚呼連連
現在又看到電視的播放 回憶伴隨場景居然起了雞皮疙瘩
masako無聊時可看看
故事快要進入最高潮了!!!(笑)
嘿嘿,我已經看過了唷,「Last friends」。
回覆刪除去年夏天在東京的時候。
不過看的時候有點「難受」,原因見面有機會再說。^^
Last Friends中的劇情和我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樣
回覆刪除本以為應該是溫馨感人的愛情劇
買了之後看完 才知道上當啦
其中男主角的暴力傾向 讓我不禁嘖舌
他簡直就是女主角抹不去的陰影啊
看來「幸福的倩魚」應該適合「純愛」電影。XD
回覆刪除那〈Last friends〉還是「擊中」不少人的內心吧。→儘管被「擊中」的地方可能不太一樣。^^~
適合純愛電影的幸福倩魚
回覆刪除要去義大利度蜜月了吧?
我看到『難受』這兩個關鍵字了。
回覆刪除忍不住想也說一下(但留言跟正文無關Q口Q)
(舉手)我也是,從第一集忍耐到最後一集歷時一天半,但還是看完了。唉。
第一集看到中後半,即刻浮上來的念頭是:我還要忍受這樣(的編劇?情況?)多久!
易,
回覆刪除(原來許多「舊識」都會在這裡出現啊。我們「最近」一次見面,是妳在292公車上,我在站牌下「一瞬錯身」吧。^^〈Last friends〉會讓妳浮出也是功德一件。XD)
我的「難受」有很大部分不是在劇情本身,更沒有共鳴……而且也因為「看不下去」,所以很多都潦草略過。→妳第一集就不喜歡還能忍耐到最後也真是厲害:)
但我可以明白bambi看見吉祥寺生活圈的心情。我在東京騎腳踏車出門的時候,也常在腦海中錯雜著許多影片故事的場景。內心的滋味非常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