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20.初夏

在台灣只剩下盛夏和冬季的時候,東京的初夏仍維持著25度左右的怡人,在進入盛夏之前,如果原來就打算到東京玩的人,六月到七月初是最好的時機。天氣不熱,也沒有限電危機,雖然會有梅雨,但也相對涼爽。這是未來一週的天氣。有雨有陰有晴天,六月應該會一直維持這樣的天氣。


311震災即將屆滿三個月,調查報告逐項出現,核災狀況已「揭曉」,自衛隊在福島災區的搜索也告終了,這是災後的進度,善後與重建還要繼續。福島的小學在五月終於能陸續開學,但為降低輻射污染,上課時教室門窗緊閉、學生不能去操場玩,也不能上游泳課,在密閉空間裡復學,孩子的臉都是漲紅的。

不過,東京這裡應該是恢復正常了。那天看見對面的「豪宅」在初夏的陽光裡曬了一排的棉被,有一種走出輻射陰霾的宣示。


只是,因為小孩遭受輻射污染的嚴重性大於成年人,所以東京這邊也有家長憂心忡忡,神奈川和千葉縣政府還自行用儀器檢測,但這種憂心忡忡也包括了一些心理因素吧。

後來幾乎每個新聞節目都在詳細解釋「放射線量」的問題,說明自然界的放射線含量,以及非自然(人為)的放射線含量,其實日本的放射線量是有在定期檢測的,所以可以看見在五月,東京的放射線量已經恢復到跟地震之前一樣的數值。而且其實關西的輻射量一直都比東京高。


這數值是指在大氣中的放射線量,但專家也警告,化學元素落地後的污染無法忽視,除了碘131半衰期只有一星期之外,其他不管銫或鈽都要幾十年,所以這就是食物需要檢測的原因。

也許有人對數值懷疑,但至少日本一直有放射線量的檢測數值,比較起來台灣輻射的數值與核電狀況也是個「謎」。(譬如之前福島核電廠氣爆,各國都偵測了輻射塵的飄散,唯獨台灣不動聲色,直到民眾與媒體質疑才開始發布。)

這是我第二次在東京度過初夏,如果到了盛夏還來得及,就一起去看花火吧。





カウンター




留言

  1. 台北今日大太陽!!!
    (去年和前年的這個大日子都是下雨天,好險今年沒有那麼狼狽)
    雖然在過程中仍然下了大雨,
    但是在結束時又放晴了真的好幸運!!

    p.s過了端午又開始了我的食欲不振時期orz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今天真的超熱的!黑袍子裡面都下雨~
    悶在體育館裡感覺聽了很多和自己無關的東西。(欸)
    但總之是畢業了~

    煙火好棒喔!一定要去看!!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幸運草(5.1更新)

強震後第二天,在家裡看新聞看得心裡悶悶的,決定出去走走。到摩斯喝咖啡時,店員微笑說:「今天日摩斯日。」所以給我一張折價券,然後一包幸運草的種籽。 我有點恍然,因為去年此日在台北我也剛好光顧了摩斯,然後拿到一份厚紙板製的資料夾。拿著幸運草種籽,彷彿撫慰了我的心一般。雖然匆匆離開,我把它帶回台北了。沒有綠手指的我,能把它養大嗎? 卡片打開是這樣的,看見來自各方溫暖的笑臉,以及充滿元氣的蔬果和農民。(對照著剛剛發生的大災難,有種被撫慰又感傷的情緒。)   然後這是栽種的說明(節錄),若冒出芽來我一定Po出來! 另外是,我忘記了,其實我不能帶種籽入境!大家不要出賣我,我不是故意的……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2011.3.30 它們現在長這樣: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2011.3.31 今天是這樣。 有長大。^^ 2011.4.10 今天長成這樣了。   2011.4.25 已經滿月了,它們的樣子。(這個品種似乎跟台灣原生種的醡醬草不太一樣。)   2011.5.1 看到了嗎?出現小小四つ葉!!!  

現形

為了符合端午現形的命題,今天穿搭上次說「不敢穿不敢穿不敢穿」之小洋裝出去「現形」了!!! 只有第一款「正常」一點能接受。第三款很模糊,因為太可怕了超少女!但為符合現形宗旨,補一張超有誠意大頭照。 現形結束!! 只好換一張戴「護妖鏡」的來取代XDD。 這是一橋大學附近的雜貨舖,很有味道吧。^^ 那等你們投桃報李,精采的「回報」囉! (有失控的老師也可以XD)

《不能沒有你》

會乖乖看完今年的金馬獎,完全是因為《不能沒有你》。雖然電影本身存在的價值不應/不會因為得不得獎而改變,但看到這部無法像《海角七號》可以「取悅」許多族群的台灣電影,得到最佳原著劇本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劇情片時,不知怎麼有點悸動。我說無法「取悅」,是因為看完《不能沒有你》不像《海角七號》有很多「熱鬧」的元素可以即刻提供一起觀影的人討論,幾乎每個族群/年齡層的人都能在《海角七號》找到屬於自己的切入點,就算浮面,也很有「參與感」。但《不能沒有你》不行,看完後即使彼此都有感受,也都像片子選擇黑白呈現一樣,會沉、沉、沉入心底,所以只能暫時沉默。 在經歷過台灣新電影浪潮、熱情參與的青春時代之後,不知多久,我已經很少看華語片了。繼去年的《海角七號》、《囧男孩》,今夏會進電影院看《不能沒有你》真是受到雨漣的「感召」(是說雨漣總有看不完的電影特映會XD)。而與我一起看的朋友也很好,不然我寧可一個人進電影院。 雖然很多人說催淚,但哭點高的我沒有,只是不停想著,在整個事件裡,我會是什麼位置呢?武雄和妹仔的階層,對我來說如此陌生遙遠(不是口中說著「知道」或「理解」就可奢言接近與「體會」的),這種感覺讓我感到可怕,雖然我們本來就不可能也無須體驗所有人的生活,但如果處在可能擁有「宰制權」的階層,去正視存在同一社會的「一邊一國」遠比政治上的一邊一國還要來得重要。因為社會有「一邊一國」,所以才有那麼多彬彬有禮卻偽善的知識階層。 散場後我聽見一位媽媽在跟國中的女兒說:「這也是沒辦法啊,那個爸爸生活條件那麼差,女兒總會『長大』,而且如果沒有法律保護,小女孩也許是被誘拐的也說不定……」 「我來決定什麼是你的幸福。」――這是標準知識份子對底層人物的「保護」姿態。但誰能決定別人的幸福呢?生命中「被決定」的東西愈多,與幸福的能量恰恰是成反比的。 得不得獎這種事本來就有很多「眉角」,我沒看過競賽的其他華語片也無從評價,但我想我們都喜歡《不能沒有你》最後一幕的停格,父女終於要相會的停格,所有的深意與深情,盡在不言中(雖然同場觀眾有人發出「啥米?沒啦?」的掃興聲)。明明可以是灑狗血的題材,愈內斂愈有力。那就是劇本和導演的「態度」。 因為再也受不了談台灣電影老是停留在《悲情城市》、《童年往事》,去年我推薦在日本的大學開設「台灣電影」的日本教授看《海角七號》,新學期他就把《海角七號》列入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