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分之十五,是日本夏季節電目標,也就是說目前的電力只能提供相當過去85%的用電量,超過這個限度必須再度實施分區計畫停電。
嚴正以待的當然是大東京地區,但不僅福島原發已經是令人束手無策慘況,位於靜岡的濱岡原發也因危險性高已即刻關閉(這大概是菅首相在災後所做最正面的事了),加上日本核電廠幾乎全面進入停機檢修的狀態,所以不排除今年夏天進入全日本節電大作戰的局面。雖然現下東京還處於初夏與梅雨交錯的涼爽,但眼看盛夏逐漸逼近,無論企業或家庭,教導如何達到節電的對策與守則紛紛出現,家電產品也主打省電環保功能,上門更換家電的顧客也很多。 在暫居東京的最後一段時光,我也在密切注意這場「節電大作戰」。日本的學期到七月底,兩個課程都希望我的幫忙,並有一場課堂演講排在七月(對方還很貼心的配合我沒有向全校發布演講公告),但如果開始計畫限電造成生活不便我就想提早離開,排好的計畫必須停擺,所以有點牽一髮而動全身。事情如果變成那樣,對方也不好意思要我留下,但又希望我留下,六月的現在彼此都左右懸心,一起等待盛夏來臨。 但我想密切注意這場「節電大作戰」還有別的原因,因為雖然這是震災/核災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但我覺得整個過程其實也正是非常具體的能源環保教育。仔細想想真的需要依靠核電才能生存嗎?「被迫」沒有核電的日本如果可以「安然」度過夏天,那麼為何不能度過每一年?那麼為什麼需要核電? 因為311的災難,日本反核力量逐漸浮現,不再信任核電安全的神話,不再被「無電生活」恐嚇,大家都知道最大用電量根本不在民生用電,絕大多數都用在工業企業界,之前受制於生活不便、經濟衰退、核電安全等主張綁架,311之後都明白付出的代價不成比例,而且將愧對後人。 15%的節電迫使企業工業用電提出因應方案,想想之前到底毫無節制、隨心所欲的「花用」了多少電量,在宣稱核電安全下豪奢,好像用不義之財粉飾了自己的人生一樣。 可是這些反省有在台灣出現嗎?地震是日本的、海嘯是日本的、核災也是日本的,發揮愛心捐錢給予溫暖是令人感動的熱情。但幾乎存在相同危險條件(或許更危險)的台灣為什麼可以輕易相信那是「別人」的事?可以相信代價不會大到我們無法承擔? 也許問起來大多數的人都不相信「台灣核電廠沒問題」的鬼話,雖然不相信但也都無可奈何的認為「沒辦法啊沒電又不行,那不然咧」。真的沒辦法嗎?還是因為走最方便的路最好,根本不願意去想。說反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