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ld coast link Counter
明治大學理工學部所在的生田校區,位於神奈川縣,距東京市區(以新宿來算)搭小田急線快速大約四十分鐘車程。從我所在的吉祥寺站出發也差不多時間,但是必須換一次車。不過前一天一橋博士生H君已經幫我把路線和時間都研究好了,所以早上毫無耽誤、非常順利的抵達生田校區。我要來觀摩的是理工學部總和文化教室(大約就是我們人文通識中心)林ひふみ教授開設的「影像台灣」(映像で知る台湾)課程。明治大學理工學部的總和文化教室雖然類屬文史通識中心,但是歷史悠久。這個部門裡的教授有好幾位都得過國內外重要的文學獎,以擁有「作家傳統」而知名,之後聘任的教授也多具有作家身分。
四月中旬日本的新學期才開始,我到的這週加退選剛結束,選課人數確定,大約有二十多人。之前林ひふみ給我的課綱,第一單元討論侯孝賢的〈冬冬的假期〉。因為受限於日文字幕的關係,有些比較新的台灣電影因為沒有在日本發行就沒有日文字幕,所以無法使用為教材。而日本人之前迷戀過一陣侯孝賢,所以侯導的電影一部也不缺。
但老實說在課綱上的片子如果沒有新片,我倒比較想看楊德昌或李安的,當然若能看到最後單元的〈海角七號〉更好。結果到東京之後那晚,林ひふみ就告訴我第一單元換成陳懷恩的〈練習曲〉了,我知道後便精神振奮,能讓日本學生看台灣2006年的「新」電影,實在很開心。
一部電影分兩次上課放映,一次放50分鐘,接著進行討論,每位學生都必須發言提出問題。我覺得把〈練習曲〉放在第一週放映的確很適合,因為這部公路電影主角以單車環島一週,剛好可作為認識台灣的導論,那些沿途遇見的人、事、地、物,一個個都成為通往台灣文化的窗口。
跟著日本學生一起看日文字幕的〈練習曲〉真是奇妙的經驗,只是我沒什麼勇氣回過頭去看是不是有學生睡著,但在我視線所及之處大家都「乖乖的」看著。50分鐘過後(東明相從台東逆時針環島到基隆八斗子)開始討論。這是我覺得最有「收獲」的時刻。
學生的問題每一個都讓我出乎意料之外,而林ひふみ非常認真的回答解釋對我也是新鮮的經驗。因為那些問題對於身為台灣人的我來說,根本「不是問題」。譬如「什麼是蛋餅?」(沿途東明相吃了早餐)「什麼是服兵役?」「為什麼媽媽跟兒子用不同的語言對話?」(國語和台語)「藍牙和3G手機在台灣很普遍嗎?」「為什麼原住民的社區常見教堂?」最「離奇」的是問說東明相捧在手上吃的那碗乾拌麵用的是什麼麵?!我忍不住回過頭去看那個學生,心裡想:「我的天,這種打混的問題你也問得出來!」誰知道林ひふみ忽然轉頭對著我(上課前已跟同學介紹過我的身分了),一本正經的問:「masakoせんせい,會是哪一種麵呢?」我:咦?欸……不就是一般的麵來著……?
後來林ひふみ才跟我說許多日本人對麵是很「執著」的,拉麵喬麥麵烏龍麵等分得可清楚,也覺得很重要。她同時告訴我,那些也許我覺得「問不到電影重點」的問題,其實學生都是當真的,這個課本來就是「透過影像認識台灣」,並不是研究「電影美學」,所以那些問題不正是學生想認識台灣的起點嗎?於是我換了一個角度思考,果然完全可以理解了。
雖然我們可能不太願意這麼想,但是事實上,以國力來說,日本是經濟文化的「強國」,又跟台灣有歷史的淵源,台灣年輕人對日本的熟悉度遠遠超出日本年輕人對台灣的認識。而且台灣在國際上又經常跟中國大陸牽扯不清,對於理工學部的日本大學生而言真是太「陌生」了。(也許我們在課堂上放映東南亞的電影,學生也會問出類似的問題也說不定。)
有一個插曲是下課後一位學生跑去跟林ひふみ很興奮的說了一些話。原來這位男生因為酷愛自行車,所以經常購買零件進行改裝(畢竟是工學部的),他發現這些零件絕大多數都是Made in Taiwan,所以今天上到這個課覺得很有意思。我在一旁看著也覺得很有意思,因為覺得他臉上出現一種「宅男的光輝」呢。哈。
在研究室和林ひふみ一起討論課程,台灣三大名導:侯孝賢、楊德昌、李安的作品,她選看了〈冬冬的假期〉、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〉、〈飲食男女〉。她說〈悲情城市〉太難了,我也同感。然後她說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〉好?還是〈一一〉好?因為會從楊德昌的電影看見台北。
這時我忽然想起四月初我去看了〈一頁台北〉,比起楊德昌,〈一頁台北〉的台北當然更新、更「近代」,但是我稍頓了一下,並沒有提出建議,因為即使年代久遠,我還是覺得楊德昌的電影很「台北」(當然不是全部的電影)、很都市,深度和犀利度依然無可超越。
當時因為錯過了〈艋舺〉,也錯過了〈眼淚〉(好遺憾),所以決心要去看〈一頁台北〉,還非常熱血的去看了首映,看完後就覺得:「哇,真是一部可愛的電影啊。」然後是:「果然是外人在看台北」。這所謂「外人」沒有貶抑的意思,就代表一種身分與眼光。作為台北人,某種程度我是高興的,原來台北在外人眼中可以這麼可愛這麼有吸引力,可以讓來去的「侯鳥」變成定居的「留鳥」。但身為台北人,我並沒有在〈一頁台北〉裡得到「情感的重量」。對我來說,整部電影非常的「輕」,輕鬆也好、輕快也好、輕飄飄也好,或是說輕「浮」也是,抓到了台北的某種律動,但是進不去(或許本來就沒有意圖進入)內在的肌理。
〈一頁台北〉的確有〈一「夜」台北〉的意思,但很奇怪,當機車在台北的黑暗巷弄裡穿梭時,我一直浮現〈海角七號〉阿嘉要離開台北時咒罵「去XX的台北」的場景,那些巷弄幾乎是一樣的,所以就算調子是輕鬆的,我也不會忘記那也是「阿嘉的台北」。那麼,我想我所謂「情感的重量」,關鍵也許就是在地性與根植性。
其實〈一頁台北〉就是要說一個可愛的故事而已,這個可愛的故事發生在台北(或因台北而發生),那麼也的確是了。看完很愉快,還有音樂很好聽,吸引力幾乎超越了電影本身,如果沒有配樂,電影彷彿容易讓人看過就遺忘了。
所以,要不要介紹一部「外人看台北」的可愛電影給林ひふみ呢?如果時間有限,我想我會先介紹〈不能沒有你〉、〈艋舺〉或〈眼淚〉(如果我看過的話)。至於台北,還是拿楊德昌先擋一下吧。
(嗯,那位一直「等」我寫〈一頁台北〉的,我寫了喔 。)
我來對號入座了!
回覆刪除就如你之前說的那樣,一頁臺北。
版主回覆:(2010-05-11 21:43:08)
好啊你來對號。那我沒有食言。^^
我也看了「一頁臺北」,但是覺得這是一部令我無感的電影!(可以感覺一頁台北是刻意的輕,但是輕到無感就...)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猜場景大概是最大的樂趣吧!XD
回覆刪除另外,〈不能沒有你〉和〈眼淚〉都是在高雄拍的(還有高雄市政府補助經費),我都有看過,比一頁臺北深刻許多,推薦!
PS.最近還有一部電影關於台北叫做"台北星期天",拍外勞在台北的故事。
苒零謝謝。看來大家都有同感。XD
回覆刪除我看過、寫過〈不能沒有你〉了。
在這裡:
http://blog.roodo.com/masako_h/archives/10861313.html
另外,為了去除貶抑或歧視意味,現在文化、學界多不稱「外勞」,而改稱「移工」了。^^
哈阿~抱歉沒有跟上網誌呀!
回覆刪除謝謝指正改稱移工
新的用語一時還沒習慣...
版主回覆:(2010-05-12 08:39:47)
不用follow呀。沒什麼重要的。:D
我還沒看一頁台北>"< 只能等二輪或是DVD哩
回覆刪除〈一一〉我也好喜歡 楊德昌真的很酷!!〈海灘的一天〉也是!!
還有一部也是關於台北5/14號上映的〈第36個故事〉
監製是侯孝賢~ 演妹妹的林晨唏是超有魅力的演員!!!
我會去電影院看(其實就是明日XD)
還有還有 這次臺清交流 我和黏黏相認了哩(透過masako)
她很可愛!! 發表的是〈給冥王星〉的部落格行銷呀~
晚上玩遊戲分到同一組~還一起確認了一下七等生是學長的事實~~
版主回覆:(2010-05-17 13:16:07)
我覺得錯過〈一頁台北〉還OK,我錯過〈眼淚〉真的有點傷心。:)
嗯嗯,楊德昌很酷^^,〈獨立時代〉也很台北。
(透過masako) →所以我是橋樑嗎?哈。但怎麼辦啊,我不記得有跟妳提到過欸……
「晚上玩遊戲」→這……怎麼這麼青春啊。XDD
喔喔,那這樣我瞭解了。^^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