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平等院參道時很多店都關了,幸運的找了間還在營業的點心茶舖,坐下來,討論著MENU時,端茶來的青年忽然說起了中文:「需要幫忙嗎?」大家意外的看著他:「你會中文啊。」紛紛請他解釋MENU上的品項。其實最後也還是都點了來宇治必吃的「宇治金時」(就是紅豆刨冰外加一球牛奶霜淇淋,以及淋上最重要的抹茶糖漿)。等待的時刻我們聊起了本來想去的「中村藤吉」。
網路資訊發達的今天,去旅行之前大家多少會看些資料吧。諸如吃東西要去哪裡?買東西該去哪家?旅遊手冊、網站,甚至私人部落格都有介紹。這樣一來,彷彿可以安心,不會錯過該去的店,也不會踩到「地雷」,到時候回來也可以有共同分享的話題:我也去(吃)過了喲,那裡!
這些名店會愈來愈有名,也愈來愈具「代表性」,譬如去鹿港大家就買「玉珍齋」的餅、去台中就買「正宗太陽堂」,若是要送禮更是如此。帶回的伴手禮如果不是眾所周知的「名店」,也擔心收的人心裡覺得奇怪。所以,到宇治,大家一定去「伊藤久右衛門」買茶,吃「宇治金時」一定去「中村藤吉」,因為這是正宗名店啊!
我到宇治三次,也去買過「伊藤久右衛門」的茶,多半是要送人,因為不容易出錯。但我自己倒是買過其他店鋪的。通往平等院的參道上很多宇治茶舖,和「風光」的「伊藤久右衛門」相比總是失色許多。店面很樸素,店前擺著一格框一格框的茶葉,手寫紙牌標示著茶名與價錢,走過去的客人都可以取一些茶葉在手上聞聞看,但不提供試飲。通常主人也不太會出來招呼,就是在裡間處理自己的茶葉,等到客人決定買了才會走出來。
我買過兩家這樣「待客冷淡」的宇治茶葉,其中有一包沖泡起來茶香特殊美好,到現在還很難忘,卻早已不知是哪一家哪個品項了。
這次到平等院的時間稍微晚了些,帶大家搶時間先進「鳳翔館」(博物館),出來在院區漫步時已經將近五點。我來過三次平等院,還是很喜歡這裡,不僅環境優美,庭院植樹豐富優雅,坐落在中央的古蹟「鳳凰堂」姿態更佳。
(鳳凰堂的命名來自屋角的兩隻鳳凰)
過了五點,「中村藤吉」平等院分店已經停止營業,雖然遺憾,不過還好有這家店還開著,不然來宇治沒吃到「宇治金時」,大家應該會失望。只是,對於剛剛端茶來的青年就是在廚房製作「宇治金時」的人(我們從窗口可以看見他在忙碌),心裡都有著「這……可不可靠啊?」的疑問,加上這家店非常「家庭式」的擺設,用餐區也才小小兩桌,老實說「一般情況」我們應該不會進來,所以才聊起「中村藤吉」。
沒想到這一聊卻引發了之後老闆(也就是青年的父親)的「反應」(他會知道我們說起「中村藤吉」,應該是聽得懂中文的兒子說的吧)。先是吃完後任意走動時,老闆熱烈邀請我們到櫃檯,忙不迭的搬出許多剪報和旅遊手冊,指著上面登載這家店的報導,說:「私(我),」一邊拍拍自己的胸脯,接著比了一下店說:「この店(這家店)」,然後豎起大拇指:「とても有名です!」顯然他不知道我們懂不懂日語,所以充分使用單語與肢體語言傳達「我這家店很有名」的訊息。
等到他知道我們聽得懂日語之後,就一發不可收拾講述著這家店的歷史,已經世代相傳兩百年的老店是如何的有傳統、如何的受到好評、如何的有名……還指著牆上他接受旅遊雜誌訪問的放大相片,一直要傳達的就是「我們也是名店」!
我覺得有點尷尬,但也有點「不忍」:到底是什麼把這位老闆「逼」到這個地步啊?
其實所謂老店、名店的際遇,有時不就像人生的際遇一樣?或許我們擁有的條件一樣、資格一樣,也或許付出的努力都一樣,但是最後獲得的名望就是不一樣,說起來也無可奈何。老是惦念著自己「應該」得到卻又沒能得到的東西,介意著自己比誰才是「實至名歸」,人生也無法安定啊。
當然,以生意論生意,恐怕無法如我所想。這種心情我也不是不能體會,但顯出唯恐天下不「知己」的「名店情節」,除了讓我感到窘迫之外,也抵銷了剛剛吃下「宇治金時」的好滋味。
gold coast study Counter
網路資訊發達的今天,去旅行之前大家多少會看些資料吧。諸如吃東西要去哪裡?買東西該去哪家?旅遊手冊、網站,甚至私人部落格都有介紹。這樣一來,彷彿可以安心,不會錯過該去的店,也不會踩到「地雷」,到時候回來也可以有共同分享的話題:我也去(吃)過了喲,那裡!
這些名店會愈來愈有名,也愈來愈具「代表性」,譬如去鹿港大家就買「玉珍齋」的餅、去台中就買「正宗太陽堂」,若是要送禮更是如此。帶回的伴手禮如果不是眾所周知的「名店」,也擔心收的人心裡覺得奇怪。所以,到宇治,大家一定去「伊藤久右衛門」買茶,吃「宇治金時」一定去「中村藤吉」,因為這是正宗名店啊!
我到宇治三次,也去買過「伊藤久右衛門」的茶,多半是要送人,因為不容易出錯。但我自己倒是買過其他店鋪的。通往平等院的參道上很多宇治茶舖,和「風光」的「伊藤久右衛門」相比總是失色許多。店面很樸素,店前擺著一格框一格框的茶葉,手寫紙牌標示著茶名與價錢,走過去的客人都可以取一些茶葉在手上聞聞看,但不提供試飲。通常主人也不太會出來招呼,就是在裡間處理自己的茶葉,等到客人決定買了才會走出來。
我買過兩家這樣「待客冷淡」的宇治茶葉,其中有一包沖泡起來茶香特殊美好,到現在還很難忘,卻早已不知是哪一家哪個品項了。
這次到平等院的時間稍微晚了些,帶大家搶時間先進「鳳翔館」(博物館),出來在院區漫步時已經將近五點。我來過三次平等院,還是很喜歡這裡,不僅環境優美,庭院植樹豐富優雅,坐落在中央的古蹟「鳳凰堂」姿態更佳。
(鳳凰堂的命名來自屋角的兩隻鳳凰)
過了五點,「中村藤吉」平等院分店已經停止營業,雖然遺憾,不過還好有這家店還開著,不然來宇治沒吃到「宇治金時」,大家應該會失望。只是,對於剛剛端茶來的青年就是在廚房製作「宇治金時」的人(我們從窗口可以看見他在忙碌),心裡都有著「這……可不可靠啊?」的疑問,加上這家店非常「家庭式」的擺設,用餐區也才小小兩桌,老實說「一般情況」我們應該不會進來,所以才聊起「中村藤吉」。
沒想到這一聊卻引發了之後老闆(也就是青年的父親)的「反應」(他會知道我們說起「中村藤吉」,應該是聽得懂中文的兒子說的吧)。先是吃完後任意走動時,老闆熱烈邀請我們到櫃檯,忙不迭的搬出許多剪報和旅遊手冊,指著上面登載這家店的報導,說:「私(我),」一邊拍拍自己的胸脯,接著比了一下店說:「この店(這家店)」,然後豎起大拇指:「とても有名です!」顯然他不知道我們懂不懂日語,所以充分使用單語與肢體語言傳達「我這家店很有名」的訊息。
等到他知道我們聽得懂日語之後,就一發不可收拾講述著這家店的歷史,已經世代相傳兩百年的老店是如何的有傳統、如何的受到好評、如何的有名……還指著牆上他接受旅遊雜誌訪問的放大相片,一直要傳達的就是「我們也是名店」!
我覺得有點尷尬,但也有點「不忍」:到底是什麼把這位老闆「逼」到這個地步啊?
其實所謂老店、名店的際遇,有時不就像人生的際遇一樣?或許我們擁有的條件一樣、資格一樣,也或許付出的努力都一樣,但是最後獲得的名望就是不一樣,說起來也無可奈何。老是惦念著自己「應該」得到卻又沒能得到的東西,介意著自己比誰才是「實至名歸」,人生也無法安定啊。
當然,以生意論生意,恐怕無法如我所想。這種心情我也不是不能體會,但顯出唯恐天下不「知己」的「名店情節」,除了讓我感到窘迫之外,也抵銷了剛剛吃下「宇治金時」的好滋味。
gold coast study Counter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