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06的文章

不只是書而已--評林文月《寫我的書》

2006.9.10╱中時開卷周報 (編輯更名為:知性散文的簡淨美感) 《寫我的書》原是專欄單篇,後來結集成書。表面上看來,這一則則以書為名的篇章,像是書的導讀,但正如作者在書名上標出的:寫「我的」書。個人性十足的「我的」,意味著許多屬於這些書自己的、主人的,以及書和主人和作者的之間故事,並不是導讀,也不只是寫書而已。散文書寫不同於小說,因為賦予「作者我」的主述特質,圍繞著個人生命情境而出,最足以充分表達人生思維與風格。特別是當「零散」的散文篇章,以某種主題結合成集,透過整本書的觀察,更能呈現作者完整的意圖或獨特性。 「主題式」的散文結集(或企劃),在作者的作品裡很早就出現了,《京都一年》、《擬古》、《飲膳札記》等,無意或有意的試驗,都在台灣當代散文中立下了某種典範。包括古典與現代相接的擬古散文、個人「食譜」與人生記憶結合的飲食散文,以及本書的「類導讀」散文,都在看似生活侷限下,以個人所長開發了散文書寫的路徑。 「我的書」的類型其實呈現了作者工作與生活的重心,大致分屬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與日文譯著的兩個相關領域;書的故事則聯繫了作者在文學╱學術╱藝術上的啟蒙、親情、師友、至愛,以及生命中的不可忘。譬如《莊子》與《論語》的經典性已毋須多言,但作者以《莊子》遙寫外祖父連雅堂先生以及「雅堂書局」的時代點滴,以《論語》寫京都一年時期與平岡武夫教授的師生情誼,以及治學風格;另外,以〈陳獨秀自傳稿〉寫臺靜農先生於晚年如何牽掛著遺失的文稿,並敘寫著那個時代與先生的人格風範。 正如作者於序言所說「我大概是一向關心圍繞一本書的心情轉折的」,「是怎樣一種因緣,讓我遇到了一本書,得有機會閱讀一些文字,豐富了我的生命」。所有圍繞著書的動人情份,意義超過了書的本身,成就了「我的」書的獨特價值。 本書依然維持著學者的知識/求知性,以及文字冷靜簡約、卻又情感細膩豐富的作者風格,使不易討好的記敘/說明類散文擁有簡淨美感、讀之餘味繚繞。譬如在〈源氏物語〉一文寫譯作的斟酌苦惱,但也因此得來中外同業不吝給予各家譯作版本的驚喜,她寫著:「在艱辛孤獨的譯途上摸索前進,我彷彿突然看見有另一個同道的身影,那影像不是十分清晰,卻覺得遇著顛頓危急之際,至少伸出去的手指可以觸及一些什麼」;又如介紹日本的《變態刑法史》,寫道:「不宜夜晚閱讀,不宜陰雨閱讀。讀時令人毛骨悚然,但發人深省。澤田撫